谷胱甘肽在多種非生物脅迫中的作用
基礎特性與合成
結構與存在形式:由半胱氨酸、谷氨酸和甘氨酸組成的三肽硫醇分子,有還原型(GSH,關鍵 ROS 清除劑)和氧化型(GSSG)兩種形式,正常條件下 GSH 占比更高,GSH/GSSG 比值可判斷細胞毒性。
合成機制:分兩步 ATP 依賴反應,第一步由谷氨酸 - 半胱氨酸連接酶(GCL)催化谷氨酸與半胱氨酸生成 γ- 谷氨酰半胱氨酸,第二步由谷胱甘肽合成酶(GS)催化添加甘氨酸生成 GSH;合成受 GCL 和 GS 調控,且在植物中存在區室化(葉綠體、細胞質、線粒體等),擬南芥中 GCL 和 GS 由同一基因編碼(不同起始位點)。
抗氧化功能
抗氧化作用:可清除過氧化氫(H?O?)、脂質過氧化物、甲基乙二醛及農藥等,通過谷胱甘肽化保護蛋白質免受氧化應激損傷;參與抗壞血酸 - 谷胱甘肽(AsA-GSH)循環,將脫氫抗壞血酸(DHA)還原為抗壞血酸(AsA)。
對脅迫的響應:非生物脅迫下,GSH 含量和 GSH/GSSG 比值會變化,如玉米低溫脅迫下總 GSH 濃度升高是合成速率加快導致,小麥抗逆雜交種在高溫、低溫和滲透脅迫下 GSH 及羥甲基谷胱甘肽(hmGSH)生成量更高。

GSH 在不同非生物脅迫中的作用
氧化脅迫:作為主要抗氧化劑維持 redox 穩態,GSH 還原酶維持高 GSH/GSSG 比值,保障蛋白質結構功能,葉綠體中 GSH redox 狀態與質體醌庫協同調控 redox 信號。
高溫脅迫:外源 GSH 通過誘導抗氧化酶活性、清除 ROS 提升植物耐熱性,如玉米幼苗經 40℃處理后總 GSH 含量和 GSH/GSSG 比值升高,蘋果 peel 經高溫和強光照射后內源 GSH 含量增加以增強耐熱性。
低溫脅迫:外源 GSH 可降低脂質過氧化和電解質滲漏,如水稻噴施 0.5mM GSH 后,與未處理低溫脅迫植株相比,苗和根更長、鮮重更高、內源 GSH 水平更高;番茄品種 Pusa Sheetal 經 GSH 處理后低溫耐受性提升。
鹽脅迫:GSH 可改善植物生長、提升水分利用效率(WUE)和抗氧化酶活性,如辣椒噴施 0.4 和 0.8mM GSH 后,WUE、地上部和根部鮮干重及滲透調節劑濃度均提高;多種植物(水稻、煙草等)鹽脅迫下存在 redox 失衡,GSH 通過調控相關基因(如 GST、GPX)維持 redox 狀態。
重金屬脅迫:GSH 可螯合重金屬離子(如 Cd2?),并促進植物螯合素(PC)合成(PC 可直接整合 Cd2?),還能輔助 ABC 轉運蛋白將重金屬轉運至液泡;小麥受 Cd 脅迫時,外源 GSH 可提高內源 GSH 和光合色素水平,降低氧化損傷。
干旱脅迫:外源 GSH 可提升光合速率、葉綠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,如綠豆經 GSH 處理后,乙二醛酶活性和抗氧化系統增強,干旱誘導的氧化損傷降低;擬南芥過表達 GST 可通過維持 GSH 庫提高耐旱性,GSH 還能增加 ABA 含量以調節氣孔開度。

與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
關鍵激素協同作用:脫落酸(ABA)、水楊酸(SA)、乙烯(ET)、茉莉酸(JA)等激素與 GSH 存在交互作用。如 SA 可通過 NPR1 蛋白調控 GSH 水平,增強植物抗逆性;JA 能上調 GSH 合成和再利用相關基因表達,提升 GSH 合成能力以應對氧化脅迫;ET 信號通路參與 GSH 介導的鹽和重金屬脅迫耐受,擬南芥 ET 信號突變體(EIN2)中 GSH 無法提升抗逆性。
轉錄水平調控:植物激素對 GSH 的轉錄調控尚不明確,但 GSH 作用需部分激素參與,如轉基因擬南芥(AtECS1)中 GSH 含量提升,SA 介導的 PR 基因表達增強。
參考文獻:
[1] Rai G K, Kumar P, Choudhary S M, et al. Antioxidant potential of glutathione and crosstalk with phytohormones in enhancing abiotic stress tolerance in crop plants[J]. Plants, 2023, 12(5): 1133.
*特別說明 - 本文僅作資訊科普用途,不能代替醫生的治療診斷和建議,不應被視為對所涉醫療產品的推薦或功效證明。涉及疾病診斷、治療、康復相關的,請務必前往專業醫療機構就診,尋求專業意見。